2024年新澳门资料查询

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

2024年新澳门资料查询
您的位置 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豫健科普

「科普」维生素C别乱吃,过量摄入有风险

来自: 药学部 王单单 时间:2024-08-02 点击率:

维生素C又叫L-抗坏血酸,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,能够治疗坏血病并且具有酸性,所以称作抗坏血酸。植物及绝大多数动物均可在自身体内合成维生素C。但人、灵长类及豚鼠则因缺乏将L-古洛酸转变成为维生素C的酶类,不能合成维生素C,故必须从食物中摄取。维生素C是最不稳定的一种维生素,由于它容易被氧化,在食物贮藏或烹调过程中,甚至切碎新鲜蔬菜时维生素C都能被破坏。因此,只有新鲜的蔬菜、水果或生拌菜才是维生素C的丰富来源。

2024年新澳门资料查询

1、维生素的作用

维生素C与胶原的正常合成、体内酪氨酸代谢及铁的吸收有直接关系。维生素C是一种强力的抗氧化剂,能够捕获自由基,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和活性氧化物,保护细胞膜和DNA免受损伤,增强机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,还能促进钙、铁、叶酸等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,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、缺铁性贫血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都有益处。

2、缺乏维生素C会如何?

如果在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时,则会发生坏血病。这时由于细胞间质生成障碍而出现出血,牙齿松动、伤口不易愈合,易骨折等症状。由于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半衰期较长(大约16天),所以食用不含维生素C的食物3~4个月后才会出现坏血病。

3、维生素C的日需求量

中国营养师学会建议的膳食参考摄入量(RNI),成年人为100mg/日,最多摄入量为2000mg/日。比如,100克左右的彩椒的维C含量就已经超过100毫克了,小白菜64mg/100g,西兰花56mg/100g,豌豆苗67mg/100g。水果里,橙子(约70mg/100g),草莓(约40mg/100g),猕猴桃(约70mg/100g)维生素C含量也很高。

从健康安全角度,还是推荐大家通过果蔬摄入维生素C,如果实在果蔬吃不够,就适量补充一点,每天200-400毫克就足够了。

4、过量补充维生素会发生什么?

①腹泻:每日服用1~4克维生素C,即可使小肠蠕动加速,出现腹痛、腹泻等症。

②胃出血:长期大量口服维生素C,会发生恶心、呕吐等现象。同时,由于胃酸分泌增多,能促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加剧,严重者还可酿成胃黏膜充血、水肿,而导致胃出血。

③结石:大量维生素C进入人体后,绝大部分被肝脏代谢分解,最终产物为草酸,草酸从尿排泄成为草酸盐;有人研究发现,每日口服4克维生素C,在24小时内,尿中草酸盐的含量会由58毫克激增至620毫克。若继续服用,草酸盐不断增加,极易形成泌尿系统结石。

④痛风: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发生紊乱引起的一种疾病,主要表现为血中尿酸浓度过高,致使关节、结缔组织和肾脏等处发生一系列症状。而大量服用维生素C,可引起尿酸剧增,诱发痛风。

⑤婴儿依赖性:怀孕妇女连续大量服用维生素C,会使胎儿对该药产生依赖性。出生后,若不给婴儿服用大量维生素C,可发生坏血病,如出现精神不振、牙龈红肿出血、皮下出血;甚至有胃肠道、泌尿道出血等症状。

⑥儿童骨科病:儿童大量服用维生素C,可罹患骨科病,且发生率较高。

⑦不孕症:育龄妇女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(如每日剂量大于2克时),会使生育能力降低。

⑧免疫力降低: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,能降低白细胞的吞噬功能,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。

⑨过敏反应:主要表现为皮疹,恶心,呕吐,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,故不能滥用。

5、哪类人群建议额外补充维生素C?

理论上,人们完全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充分的维生素C,而不必额外补充,只要食物结构达到理想的平衡,多吃水果蔬菜就能满足人体需要。

但在以下群体中要注意适时补充维生素C:

①紧张工作和学习中的人。研究表明,经常精神紧张,特别是失眠的人,尿中的抗坏血酸排出量明显增加,所以需要更多的维生素C。

②怀孕与哺乳期间的女性。这时候妇女体内的维生素C比平常时候低,容易造成免疫力低下。但怀孕妇女不能大剂量服用VC,因为这可能会影响胎儿正常发育,一定要注意剂量。

③缺铁性贫血的人、维生素C可帮助人体吸收铁。

④经常抽烟的人、吸烟者维生素C的消耗率比普通人群更高。

⑤少吃蔬菜、水果的人群。蔬菜、水果等是维生素C摄取的最好天然途径。

⑥冬季人体维生素C容易缺乏。由于冬季新鲜果蔬上市较少,平时吃到新鲜果蔬机会相对较少。可每天服用100mg/片维生素C 1片。

药师提醒:维生素C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,是维持健康所必须的,具有抗氧化、增强抵抗力等多种作用,但也绝不是随意补充的灵丹妙药。对于健康人群,首先从日常饮食着手,注意膳食平衡,其次考虑维生素C补充剂。特别注意:药品类维生素C需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补充使用。

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
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